第(3/3)页 荀子、李斯、韩非三人一愣,如果他们没听错,这叫小墨,小墨的人,应该是墨家所谓的机关兽。 就与刚才给他们上茶倒酒的人一样。 “国学启蒙书籍之一:三字经!” 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。昔孟母,择邻处。子不学,断机杼。” “养不教,父之过。教不严,师之惰。子不学,非所宜。幼不学,老何为。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义。为人子,方少时。亲师友,习礼仪。” 闻言,众人皆瞪大了眼睛。 行家一出手,就知有没有。 短短的几句,足以道尽,为人之理。 李斯、韩非闻言,脸色一变,小声对萧何与韩信道:“政公子,难道不知道我老师的观点是:人之初,性本恶吗?” “知道,荀子祭酒在:《荀子·性恶》中说过:今人之化师法,积文学,道礼义者为君子;纵性情,安恣孳,而违礼义者为小人。用此观之,人之性恶明矣,其善者伪也。”赵政道。 “既然知道,你还敢说出来,莫非是要与我坐而论道吗?”荀子冷笑一声道。 “非也! 荀子祭酒所说的是大人。 而我这书籍是给孩童启蒙所用。 在我看来,人出生之初,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。天性也都相差不多,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,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。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,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。为了使人不变坏,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。”赵政解释道。 “那你的意思是我的错了?”荀子道。 “您说得也对。 因为人性本恶是毫无疑问的。 “恶”是人的天性,人来到这世上,如果没有人教导,将会成为一个无恶不作、自私自利、完全被被欲望控制的恶魔。 所以人之初性本来就是恶,教人不是教人行善,而是教我们压制自己的恶。恶,倒不是说婴孩有意要谋害谁,而是占有和索取的本能是天生的,意识到界限、互相尊重、互不侵犯乃至舍己为人却不是天生的。 你把一只只蚂蚁,小昆虫,小鸭、小鸡放在婴儿面前,他会怎么做? 对,伸手去抓去拿去玩。 他才不管这些生物是不是活的,他只觉得好玩。 这导致的后果是什么?蚂蚁很有可能被他笑嘻嘻的碾死。昆虫可能会被他踩死。小鸡,小鸭很有可能被他玩死。 如果,我们在他们小时候,教育他,玩弄生命是错的。 他很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观念。 如果不加教育,任凭发展,等到婴孩们有力气了,有智谋了,他们会怎样? 他们会凭藉他们的力气、智谋来索取一切他们想要的东西,而不顾对方是不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! 此时的他们,不就是活生生的野兽吗? 所以,后天的教化是何等的重要! 它能够让人逐渐脱离原始的兽性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,能够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界限,尊重他人的权益,去信仰真善美。 婴儿是无知的,但无知并不等于纯洁。利己的欲望几乎是他们的唯一。 如果我们能在他们诞生之初,习得了礼义廉耻,约束自身的恶,美化自身的道德,不去造成伤害,那这个世界,不就和平了吗?”赵政道。 闻言。 荀子等人陷入了沉思。 “人之初,性本恶,不是不对,而是用在这里当启蒙语句,不好。” “对于孩子来说,人之初,性本善,比性本恶要好!” “荀子祭酒,您说对吗?”赵政继续开口道。 此时,在赵政说话的时候,删减历史版的三字经已经说到了: “曰士农,曰工商。此四民,国之良。 曰仁义,礼智信。此五常,不容紊。“ “父子恩,夫妇从。兄则友,弟则恭。 长幼序,友与朋。君则敬,臣则忠。 此十义,人所同。当师叙,勿违背。“ ..... “犬守夜,鸡司晨。苟不学,曷为人。 蚕吐丝,蜂酿蜜。人不学,不如物。 幼而学,壮而行。上致君,下泽民。 扬名声,显父母。光于前,裕于后。 人遗子,金满赢。我教子,唯一经。 勤有功,戏无益。戒之哉,宜勉力。” 听到这,吕雉、吕素美目涟涟,不愧是他们看上的男人,就是厉害!肯定能名传千古了!作为他的妻子,怎么也能跟着青史留名吧?没看三字经中孟母都出名了吗?如果自己成为政的贤内助,肯定也可以的! 吕公则是喜笑连连,光是这三字经,赵政便可一跃成为儒家宗师,到时,反对赵政是儒家的人,不用说一定是儒家的叛徒了。 只要等师兄同意,赵政在儒家的位子稳了。 荀子深深吸了口气。 且不说,人之善恶的问题,光是三字经中的名言警句,赵政就足以名垂千古,流芳百世! 如果自己真要让赵政把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改成“人之初,性本恶。” 那这还是孩童启蒙的书籍吗? 自己这一句会毁了全文吧? 荀子苦笑一声,赵政虽然说得委婉,说他的“性本恶”没错,但荀子明白自己输了! 孩童,还是善良些比较好。 至于恶,赵政说得很清楚了,那是没有经过教化,压制不了自身兽性的人,才被称之为恶! 自己作为儒家弟子,不就应该和孔子一样,教化万民吗? 善要他们加以引导,恶需要他们儒家帮之压制。 两者缺一不可啊! 第(3/3)页